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景富研究员做客博行论坛(第68期)暨博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进展》课堂,主讲“环境和生物基质中微纳颗粒物的分析方法与生成转化研究”。论坛由李峰教授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学院师生30余人参加交流。
刘景富研究员系统介绍了纳米颗粒的萃取富集方法、色谱分离方法、微纳颗粒的场流分离方法和微纳颗粒数浓度的单颗粒ICP-MS测定,详细讲解了各方法的利弊及适用途径,并重点介绍了纳米颗粒的同位素示踪方法。刘老师指出,同位素示踪可用于探究纳米颗粒及溶解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的迁移与形态分析,是研究纳米颗粒迁移转化的有效手段。此外,刘老师分享了课题组在纳米材料多维分离纯化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结束后,刘老师就土壤环境中微纳塑料的提取方法及环境中微纳塑料的人体暴露风险等方面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逐一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刘景富研究员简介:
刘景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为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颗粒物和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环境行为与效应,以及环境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在Chem. Rev.、Adv. Mater.、Environ. Sci. Technol.、Anal. Chem.等本领域著名SCI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论文SCI引用13000余次,H因子64。现任SCI期刊Env. Pollut. Bioavail.共同主编。分别以第一和第三完成人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第一和第二完成人多次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与技术一等奖,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等。
文/刘新刚 图/周阳